5月22日上午,在2025全球时空智能大会(WGDC25)地图与位置服务论坛上,泰伯智库合伙人、资深分析师张迪发布《智驾地图市场研究报告(2025)》,从市场概述、市场分析、创新者研究、趋势展望四个部分进行深度解析。
一、核心观点
· AI正重塑地图角色与形态。AI驱动的感知技术(如世界模型)正推动智驾地图从“数据提供者”向“先验知识库”角色转变。如英伟达、蔚来等企业布局的“世界模型”进一步弱化了静态地图依赖,但对地图作为“先验知识库”与仿真训练数据需求提升。此外,众源数据成为关键——百度、腾讯等通过车队实时回传数据,将制图周期成本大幅降低。
· “舱驾一体”趋势推动地图与座舱数据融合。其趋势的核心诉求是降本增效下的系统集成与体验一致性,它推动智驾地图向“统一数据基座、分层服务应用”的“一张图”方案演进,但当前二者的深度融合仍处于早期阶段。如腾讯地图的“智驾地图8.0”提出实现“人驾-车驾”无缝切换,共用一张图以降低算力需求。
· 终端用户最终关注的是安全、可靠、舒适且覆盖广泛的智能驾驶体验本身,而非地图的具体技术实现。这要求智驾地图必须具备高鲜度、满足功能需求的精度和广泛的覆盖范围,并能支撑系统实现类人化、体验良好的路线规划和驾驶行为。调研显示,95%的用户首要关注系统在各类场景下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要求地图数据精准支撑驾驶决策,避免因车道线、限速等信息错误导致误判。
二、市场规模预测
泰伯研究院预测,智驾地图市场2025年将达54亿元。市场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是NOA功能渗透率的快速提升。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17亿元。
三、行动建议
· 聚焦轻量化地图技术迭代,加速AI与地图融合创新。智驾地图正从重几何精度的高精地图向更注重拓扑、语义与鲜度的轻量化地图演进,其具体形态随自动驾驶算法需求动态演进,众源更新成为保障鲜度的关键技术。车企应联合图商优化路径规划算法,提升“AP友好型” 路线设计能力,同时,推动“舱驾一体”技术落地,打通导航显示、环境感知与决策数据壁垒。
· 强化数据安全与法规适配,建立全流程合规体系。图商为外资车企提供本地化数据处理方案时,需满足《数据安全法》要求。车企也应完善众源数据权属与价值分配机制,探索“数据回传-标注-共享”闭环的商业化路径,通过千万公里级路测数据验证、定期发布安全报告等,以透明化的技术迭代与故障响应机制,重塑用户对智驾功能的信任基础。
· 构建开放共赢的产业生态,图商、车企、芯片厂商共建数据共享标准,降低跨域合作成本。同时针对出海需求,本土车企可借力国际图商的全球合规能力与覆盖网络,同时整合本土图商的AI训练数据优势,形成“全球模型+本地化数据包”的适配方案。
- 本文中内容与相关数据均来源于泰伯智库近日发布的《智驾地图市场研究报告(2025)》。
简版报告见图片,获取完整报告,请点击下方在线阅读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