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知名战略科学家、泰伯研究院名誉院长龚健雅先生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龚健雅院士是空天信息领域最杰出的战略科学家之一,其在科技研究与产业推动方面的贡献具有深远影响。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武汉大学宇航研究院院长、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国家测绘局科技领军人才、国务院第六、七届学科评议组测绘学科组召集人,曾任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第六委员会主席,中国海外地理信息科学学会会长。
一、科技贡献方面
1. 地理空间信息建模与遥感信息提取的奠基者
龚健雅院士长期致力于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图像处理、空间建模与分析等方向的研究,提出了多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理论方法,特别在对象导向遥感解译、空间认知建模与智能地图理解等方面开创性成果显著。
2. 推动地理人工智能(GeoAI)与时空智能融合发展
他提出将人工智能与地理信息科学深度融合的研究路径,积极引导中国在“地理智能”、“遥感智能解译”、“空间知识图谱”等交叉前沿实现突破,为地理信息领域迈向智能化阶段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技术引领。
3. 培养与引领科研人才梯队
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学术带头人,龚健雅指导和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青年科学家,在推动中国地理信息科技代际传承和自主创新方面发挥了核心作用。
二、产业推动方面
1. 科研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升级
龚健雅长期关注地理信息产业化进程,积极推动遥感、测绘与导航技术在智慧城市、数字政府、自然资源管理、灾害预警等场景落地,提升了时空数据在实际应用中的产业价值。
2. 推进“数字中国”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地信技术应用
他倡导将时空基础设施作为国家数字底座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全域感知—智能计算—融合服务”的地理信息支撑体系构想,对相关政策与行业布局具有战略指导意义。
三、研究院合作方面
2016年12月,龚健雅院士被聘为泰伯研究院名誉院长,为研究院的学术引领与行业洞察提供了权威支撑。他在顶层战略研究、全球专家顾问委员会搭建、前沿科技判断与产业转化等方面为泰伯智库注入强大智力资源,强化了研究院在时空智能、遥感大模型、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的研究深度与前瞻性视角,助力泰伯平台在政府、企业与科研机构间建立多维连接。
龚健雅院士是一位在地理信息科学理论创新、人工智能融合应用及产业战略落地方面都具有卓越贡献的科学家。他的工作不仅推动了中国时空信息技术从“工程化”迈向“智能化”,也为泰伯研究院成为桥接学术与产业的关键力量,发挥了科技引路人与产业赋能者的双重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