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下午,泰伯智库资深分析师张迪通过“2025低空数字底座市场发展在线研讨会”正式发布了团队最新研究成果——《低空数字底座市场研究报告(2025)》。
本报告从市场概述、市场分析、创新者研究、趋势展望四个方面展开。重点围绕低空数字底座的关键组成部分,包括时空信息平台、数字孪生系统、智能网联服务、飞行监管与服务平台等软件与数据服务等多个层面进行研究成果输出和分析阐述,旨在全面呈现低空数字底座市场的发展现状,并对未来趋势做出研判。
一、核心观点
· 低空数字底座是支撑低空经济安全高效运行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型基础设施体系,融合 “软基建” 与 “硬基建”。其本质是通过数字化技术对物理空域及要素进行精准映射和智能管理,解决空域放开后 “飞行高度下探、密度增加、异构耦合”带来的安全与效率难题。国家政策将低空经济定位为“新质生产力”,地方政府将其作为新基建规划重点,当前市场由政府新基建投资与应用端商业化探索双轮驱动,正从规划转向大规模建设。
· 市场结构从“小而散”向“大而整”演进,区域发展呈梯队特征。招投标数据显示,2023-2025年,千万级项目占比从19.1%升至34%以上,亿元级项目增长超4倍,超大型、区域级项目落地;广东、浙江、江苏贡献超40%项目数量和50%金额,形成第一梯队,山东、四川等紧随其后,反映不同区域低空经济推进的差异化布局。
· 政府基建、技术融合与应用场景拓展是市场发展核心动力。当前低空数字底座的核心需求来自地方“新基建”的前期初始投入,其本质是构建低空经济运行的数字“高速公路”与“交通规则”。北斗+5G-A融合定位、数字孪生、AI大模型、区块链等作为核心支持,将物理空域从一个依赖人工经验管理的连续空间,重塑为一个可计算、可信任、可预测的数字化、智能化体系。应用端以行业应用为主导,占市场份额的60%以上,物流配送增长最快,文旅消费需求旺盛,载人交通占比不足5%但潜力巨大。
二、市场规模预测
泰伯研究院测算,2025年低空数字底座的整体市场规模约为180亿元。未来五年,市场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主要来源于空域改革深化、技术融合突破与场景规模化落地。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800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预计约为35.4%。
三、行动建议
· 政府需强化顶层设计与区域协同,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应统筹跨区域低空数字底座规划,参考深圳、安徽等地经验,加快航路网规划、智联网平台建设和通导监设备部署;牵头制定空域数字化管理标准,破解军民航协同壁垒,为市场规模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 企业应聚焦核心技术与模式创新,参与市场建设。构建关键技术壁垒,借鉴“平台化运营与服务”演进趋势,从项目制向服务制转型,深化政企合作,参与区域级项目建设,抢占市场份额。
· 推动低空数字底座与关联产业深度融合,培育新兴业态。引导底座建设与无人机制造、通航服务、智慧城市等产业联动,形成 “底座支撑产业升级、产业反哺底座迭代” 的循环;鼓励基于底座数据开发航空保险、空域资源交易等新型服务,延伸产业链条,通过多元产业融合拉动需求增长。
- 本文中内容与相关数据均来源于泰伯智库近日发布的《低空数字底座市场研究报告(2025)》。
简版报告见图片,获取完整报告请点击下方在线阅读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