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智能网联汽车出海市场研究报告(2025)

8月28日下午,在AutoCC 2025智驾导航生态创新峰会上,泰伯智库合伙人、资深分析师张迪正式发布了团队最新研究成果——《智能网联汽车出海市场研究报告(2025)》

报告从市场概述、市场分析、创新者研究、趋势展望四个方面展开,聚焦智能网联乘用车主机厂,重点分析其在东南亚、中东、欧洲、拉美等关键目标市场,如何构建合作伙伴生态、应对数据合规挑战、实现全球化布局,为智能网联汽车企业的出海战略提供了系统性参考。

* 9月2日下午16:00-17:00【2025 智能网联汽车出海市场发展研讨会】,泰伯智库合伙人、资深分析师张迪将在线解读报告全文,点击文字即可跳转参与。

一、核心观点

· 中国汽车产业正经历从“产品出海”到“技术与生态出海”的范式变革。与新能源车侧重“硬件+成本+供电便利性”优势不同,智能网联汽车出海需构建“AI-地图-硬件”协同生态,以应对数据合规、本地化服务等复杂挑战。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586万辆,稳居全球第一,西欧、中东、东南亚、拉美成为新能源车核心市场。中美欧日技术路线各有侧重,V2X的渗透力、法规程度等区域差异,决定了后续地图、数据与云的本地化策略。

· 数据合规成出海第一门槛,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出台数据保护法规,欧盟GDPR等为高标基线。智能网联汽车因大规模采集行车环境、定位、行为等敏感数据,需进行合规储存及本地处理。出海合规形成“三段论”:数据最小化→本地化→可审计。此外,测绘与地理信息数据合规要求严苛,美德俄韩日印等国对此有严格规定,涉及地图落地、遥感数据、车端采集、跨境传输等,倒逼车企与本地服务商深度合作。

· 区域市场呈现差异化竞争格局。东南亚市场快速增长,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3.4万辆,比亚迪以33.4%市占率领先,用户偏好高性价比与实用型智能功能。中东成为“利润高地”,中国车企市占率从2019年2%升至2023年13%,车企更倾向能提供一站式技术及合规服务的伙伴合作。欧洲市场法规驱动明显,强制新车配备智能限速、紧急制动等高级安全功能 ,上汽(MG)、比亚迪等凭借本地化运营逆势增长。拉美市场中国品牌占新售电动车51%,巴西、墨西哥成为生产枢纽,性价比与生态服务建设是突破口。

二、市场预测

智能网联汽车出海市场研究报告(2025)

泰伯研究院预测,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市场2025年将达到近2.4万亿元。市场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是L2+功能从高端市场向主流车型的加速普及。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出海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达到5305亿元,并有望在2030年突破1万亿元,其增速远超全球市场平均水平。

三、行动建议

·  布局隐私增强技术,应对数据跨境流动挑战。随着全球数据监管趋严,隐私增强技术(PET)将成为车企的标配技术。车企应加大对这些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投入,在保障数据合规的前提下,实现数据价值最大化,以此应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数据跨境流动的限制,确保智能网联汽车在数据采集、处理和传输过程中符合当地法规要求,为产品在全球市场的推广扫清数据合规障碍。

·  以低门槛功能为切入点, 打造“先入口、再升级” 的全球化路径。针对国内领先的城市NOA等L2+功能出海面临的法规性“降级”痛点,建议优先布局导航、地图及座舱交互等低门槛功能,以最快速度进入市场并积累本地化数据与市场认知,同步搭建充电、停车等本地服务生态以稳固用户入口。待目标市场法规放宽及本地化适配成熟后,再逐步释放L2+及更高阶智驾功能,实现从基础服务到高阶智能的渐进式升级,从而规避功能降级风险,持续提升竞争力。

·  构建“AI-地图-硬件”三位一体生态,深化多方合作。传统的“主机厂-Tier1-Tier2”线性供应链模式正在被打破,未来主机厂应更倾向于与AI公司、地图服务商直接合作,形成更紧密的“AI-地图-硬件”铁三角关系。可通过联合开发、成立合资公司、战略投资等模式,实现合规、数据和利润的深度绑定。

- 本文中内容与相关数据均来源于泰伯智库近日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出海市场研究报告(2025)》

简版报告见图片,获取完整报告请点击下方在线阅读报告


登录 后获取已享有的阅读权限

升级泰伯会员,享有以下权益

  • 解锁泰伯网专业深度文章
  • 免费阅读/下载12篇智库常规报告
  • 免费观看全库直播视频及回放

立即升级会员


还没有泰伯账号?立即注册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